聯(lián)系電話

研修課程

內訓

學位

首頁 > 企業(yè)內訓 > 生產管理內訓--精益生產實戰(zhàn)

生產管理內訓--精益生產實戰(zhàn)

發(fā)布時間:2022-06-07 點擊次數(shù):291 來源:企業(yè)內訓

【特色】

l從生產管理入門到高端生產管理理論,培訓內容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l理論講解加案例分析,精挑細選,去除浮躁和華麗,只求簡單實用。

l客戶至上,持續(xù)改進。

l講師具備多年世界500強大型日資電子企業(yè)生產管理工作經(jīng)驗,提供實用的解決方案。

【時間】

兩天

【對象】

與生產管理相關人員

【主講內容】

第一部分、精益思想(思想影響行為)

1、何為生產管理

2、生產管理目的再認識

3、傳統(tǒng)制造的優(yōu)越性正在破滅(中國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經(jīng)營現(xiàn)狀:微笑曲線)

4、生產管理正確的目的

5、生產管理向“主動型轉變”

6、現(xiàn)代生產思想---從批量走向精益

7、制造體系的變革(制造系統(tǒng)演化史)

8、JIT

9、精益生產—創(chuàng)造新的生產方式

10、精益思維和精益生產系統(tǒng)起源

11、豐田模型以豐田文化(什么是豐田所有,我們看不到的)

12、精益思想:關注流程

13、精益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

14、核心思想:觀念轉變(管理者思想意識變革)

(1)觀念轉變

ü傳統(tǒng)生產觀念和精益生產觀念

ü市場競爭及全球化

ü思索:我們面臨的形勢

ü面對市場變化我們的抉擇

ü改變、提高員工意識是領導的任務

ü現(xiàn)場管理者應具備的意識

客戶至上

三現(xiàn)主義

PDCA/SDCA

過程管理

事先預防

ü何為效率(效率真與假、個別與全體)

ü勞動改善與勞動強化

ü利潤及成本控制

(2)消除浪費

ü何為浪費

ü生產線上的七大浪費及解決之道

üIE手法在消除浪費上的應用

ü消除浪費的優(yōu)先順序

(3)自主管理·持續(xù)改善

(4)問題是機會

(5)全員參與

15、總結:生產與制造、勞動與活動、強化與改善

第二部分、精益生產技術體系實戰(zhàn)

1、精益生產之屋

2、精益生產技術體系

第一節(jié)生產現(xiàn)場5S管理(賺錢的5S)

管理最好的境界就是不給人提供犯錯誤的機會。“5S”代表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yǎng),是生產現(xiàn)場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通過實施“5S”,可以提升企業(yè)形象;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質量,消除故障;降低成本,減少浪費;減少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產,提升服務水平,可以使工廠整齊有序,使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進而實現(xiàn)員工的自主管理。同時,擁有了有秩序、干凈整潔的工作環(huán)境,顧客對你的信賴度就會提高,必然會為企業(yè)爭取更多的客戶創(chuàng)造條件。5S是一切管理的基本。

一、5S的本質認識

1、5S的本質:感性與知識

2、企業(yè)造就人

3、企業(yè)為什么臟、亂、差

4、做賺錢的3S

5、5S的世界觀徹底改變:5S--品質--效率化--利益的最大化

6、5S在公司的定位:現(xiàn)場管理的平臺:利益

7、5S的最終目標再認識

二、生產現(xiàn)場5S的推進方法

1、整理推進步驟的詳細講解

①整理的定義

②需要和不需要的基準

③物品放置的準則

④非必需品的處理方法

⑤5個為什么

⑥整理的難點及問題

2、整頓推進步驟的詳細講解

①整頓的定義

②整頓的推行方法

③整頓的3要素管理

3、清掃推進步驟的詳細講解

①清掃的定義

②清掃的推行方法

③職場的劃分方法

④清掃基準及制度的建立

4、清潔推進步驟的詳細講解

①清潔的定義

②清潔的推行

③清潔的案例分析

5、5S始于素養(yǎng),終于素養(yǎng)

①素養(yǎng)的定義

②素養(yǎng)的推行

③素養(yǎng)案例分析

6、服務

三、生產現(xiàn)場5S的推進技巧

1、紅牌作戰(zhàn)

2、定置管理

3、顏色管理

4、攝影作戰(zhàn)

四、生產現(xiàn)場的目視管理

1、目視管理的含義

2、目視管理的三要點

3、目視管理的三水準

4、目視管理的三原則

5、目視管理措施(案例)

ü目視管理的物品管理(實際案例)

ü目視管理的作業(yè)管理(實際案例)

ü目視管理的設備管理(實際案例)

ü目視管理的質量管理(實際案例)

ü目視管理的安全管理(實際案例)

五、生產現(xiàn)場5S的推進實例展示

案例演習

第二節(jié)、全面質量管理(TQM)

1、何為質量

2、何為好質量

3、質量的二元特性分析

4、質量管理

5、質量管理的發(fā)展階段

6、全面質量管理TQM

7、多種多樣的TQM手法

8、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9、質量成本的分析與控制

10、SPC與控制圖

第三節(jié)、生產現(xiàn)場設備管理(TPM)

設備的管理是生產現(xiàn)場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其直接影響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如何做好設備的日常維護,影響著設備的使用壽命。本內容提供最前沿的設備管理方法。

一、TPM管理概要

1.TPM的含義

2.TPM的理念

3.TPM管理的三大要素

4.做TPM的好處

5.推進TPM的目標及效果:

6.零缺陷法則

7.TPM八大管理支柱

8.TPM三種神器

9.建立TPM活動板

10.OPL開展

11.TPM清除“六源”活動

12.自主管理TPM 7STEP活動

13.故障的原因分析

14.全員自主(維護)管理

15.一起工作預防損失

16.自己的設備自己維護

17.自主維護體系建成后的總體內容

18.設備清掃標準的建立和管理(案例)

19.點檢標準的建立和管理(案例)

20.潤滑標準的建立與管理(案例)

21.世界優(yōu)秀公司如何管理設備

第四節(jié)、看板及流線化生產

一.生產流線化安定化的原則

流線化生產:

1、何為流線化

2、多能工的實施

3、流線化的優(yōu)點

4、流線化與批量生產的差別(作業(yè)技能、在制流向、機器設備的選用)

5、流線化生產的八個條件

(單件流動、制程集中、垂直分布、生產速度的同步化、多制程操作的作業(yè)、作業(yè)員的多能工化、走動作業(yè)、機器設備的小型化、生產線布置的U形化)

6、流線化生產線的建立的十二個步驟

7、工廠布局的設計方向

8、流線化生產布局的要點

9、流線化生產的設備布置與管理:三不政策

安定化生產:

1、人員的安定

①動作標準化的三不政策

②“水蜘蛛”的設定

③多能工實施

④動作改善的使二原則

2、品質的安定

①追求零不良

②品質管理的三不政策

3、機器的安定

4、物料的安定

5、管理的安定

平穩(wěn)化生產:

1、生產計劃、物料計劃、生產進度計劃三者的關系及其一致性

2、生產計劃的不同境界

3、平穩(wěn)化生產的技巧

4、混流生產

拉動式生產:

1、看板

2、應用看板對物料進行合理配送

3、看板

4、看板管理(例)

5、看板管理的目的

6、看板的三大重要機能

7、拉動式管理與看板管理

二、防錯與自動化

1、自動化與自働化

2、防錯十大原理

3、防錯案例分享

4、500強公司物料防錯之十套管理案例分享

三、快速換型

1、轉換作業(yè)改善要點

2、快速換型八步法

四、標準化管理

1、精益技術之標準化

2、標準化的兩個要素

3、標準化的四大目的

4、標準化的六大特征

5、作業(yè)流程與節(jié)拍分析

6、SOP體系建立與案例分析

第五節(jié)精益之持續(xù)改進

一、生產現(xiàn)場改善意識的養(yǎng)成

1、繪畫:激發(fā)員工的創(chuàng)意

2、改善:改變企業(yè)的利器

3、工作的三態(tài)

4、何為改善:使工作能放手不管

5、世界頂尖公司克敵致勝的法寶:改善提案制度

6、改善事例的5大類別

7、改善在公司業(yè)務上的定位

8、改善活動的目的

二、生產現(xiàn)場改善的步驟

1、改善的步驟:

2、改善從量到質的黃金法則:著眼、著想、著手

3、著眼

①何為問題

②問題的分類

③問題意識養(yǎng)成

④問題預防:

⑤發(fā)現(xiàn)問題的著眼點

4、著想

①提出解決問題的構想:提高創(chuàng)造力

ü問題意識

ü提高創(chuàng)造力的條件

ü提高創(chuàng)造力的四“性”

ü出主義的四“力”

②阻礙改善的行為分析

5、著手

①分析問題的技巧:3現(xiàn)主義、5次WHY

②改善的基本技巧

③聯(lián)想法

④缺點/希望點列舉法

⑤BS法

⑥635法

⑦奧茲本檢查一覽表

⑧工作的改善方法:JM法

⑨ECRS法

⑩4M法

案例演習

沙盤模擬:黃銅板、銅板裝訂作業(yè)手法改善

掌握改善的手法,改善過程中對成本的控制,拓展改善的思維

第六節(jié)、如何實施成功的精益生產

1、精益管理5項原則:如何識別公司的價值,做到盡善盡美

2、精益運營系統(tǒng)的建立

3、精益管理架構的建立

4、精益管理成功案例分享


企業(yè)生產管理內訓精益生產管理技巧培訓課程精益生產管理技巧培訓內訓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課程簡章、師資介紹等內容均為第三方作者提供、網(wǎng)友推薦、互聯(lián)網(wǎng)整理而來(部分報媒/平媒內容轉載自網(wǎng)絡合作媒體),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lián)系我們,本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
Processed in 1.382866 Second , 79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