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中華環保聯合會成立于2005年4月,是經國務院批準、民政部注冊,接受生態環境部和民政部業務指導及監督管理,由熱心環保事業的人士、企業、事業單位自愿結成的全國性、行業性的社團團體。
理念: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
宗旨:秉承“大中華、大環境、大聯合”理念,圍繞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圍繞實現國家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圍繞維護社會與公眾環境權益,推動美麗中國建設。
中華環保聯合會生態環境領軍班
中華環保聯合會生態環境領軍班2007年始于清華園,是中國生態環境領域最早的高端培訓課程。以兩院院士,清大、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教授為主要講師,定期邀請生態環境部、發改委等相關領導、知名企業家授課。課程涉及環保政策、法規、產業發展、金融工具解讀,新技術推廣,通識課堂等內容。領軍班學員企業涉及水、氣、聲、渣、監測、節能等環保各個領域。我們把服務學員企業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搭建政企溝通橋梁、不斷拓寬學員企業交流合作渠道,全力打造企業技術提升平臺與媒體展示平臺,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宗旨: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培養高素質生態環境人才
愿景:致力于打造中國環保第一生態圈!
名師——兩院院士、環保專家、名校學者、國際專家授課,解讀最新政策,洞悉先機,引領行業未來。
實戰——實戰型課程體系、案例教學,結合理論學習,在行業中有效運用,幫助企業更好、更快成長。
資源——匯聚行業精英,融合多方資源,發現新機遇、創造新價值。
學歷——推薦申請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經濟學碩士。
環境綜合類課程
解讀最新環保政策、標準,分析環保產業發展趨勢,推動環保產業發展。
環境專業類課程
解讀水、氣、聲、渣污染防治最新技術,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進企業技術升級。
環境投融資類課程
講授投融資政策、綠色金融工具,使學員全面掌握投資決策技能。
通識課程
開展管理、文史哲、經濟學等綜合性質的課程,培養學員建立廣博的、綜合的知識結構。
課堂授課
核心課程、案例互動
環保沙龍
主題討論,思想碰撞、共同成長
課題研究
名師指導、成果發布
名企走訪
訪問知名企業、借鑒成功之道
環保論壇
提供合作交流、技術學習、思想互動的平臺
學員收獲
國內國際名師指點,掌握最新理論實踐;
精英同學互幫互助,齊力拓展事業平臺;
兼顧工作學習機會,課內課外互動交流;
提供終身教育平臺,時刻保持精英視野;
企業收獲
凝聚培養骨干人才,投資企業未來發展;
開拓企業思路眼界,提升高管決策質量;
統一高管思維方向,助力企業文化建設;
整合優質高端資源,優化企業外部平臺。
環保企業高層管理人員
工業企業環保負責人
環保管理部門、環保科研院(所)、環保組織負責人
金融機構環保板塊負責人
報名申請-提交報名資料-錄取通知-繳納學費-報到入學-正式學習
學習費用6.98萬元人民幣/人(含學費、資料費、活動費、證書費等)
北京為主,全國各地游學
學制兩年;每兩個月集中上課2天,不定期舉辦“游學、企業走訪”活動。
完成學習,符合結業條件者,由中華環保聯合會頒發結業證書。
一次入學,終身免費學習!
錢易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大環境學院教授;從事環境工程教學與科研60余年,在工業廢水處理與城市廢水凈化等領域取得了令國際環境工程界矚目的成果。
歐建平 國防大學原軍隊建設研究所所長,教授,技術4級(正軍),軍隊建設學學科帶頭人,軍事學博士、博導,中國領導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全軍專業技術優秀人才一類崗位津貼獲得者。有部隊機關院校多經歷,參加過重大軍事演習和執行南海維權等軍事任務,受聘數家企業顧問。研究成果獲軍委領導批示,連續多年獲國防大學優質大課獎,兩次為中央軍委作專題講座。
劉文清 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國家環境光學監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從事環境監測技術和應用研究,發展了環境光學監測新方法,研發了系列環境監測技術設備并實現產業化,集成了大氣污染綜合立體監測系統并進行應用示范,開拓形成了我國環境光學監測技術新領域。
吳豐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環境基準與風險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致力于環境基準與污染風險防控理論、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在環境基準理論方法、關鍵技術和工程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推動了我國環境基準領域的發展進程,為提高環境標準制修訂和污染控制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適用性做出重要貢獻。
侯立安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教授,火箭軍后勤科學 技術研究所所長;致力于環境工程領域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和技術管理工作,在飲用水安全保障、分散點源生活污水處理和人居環境空氣凈化等方面,率先提出并成功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處理及空氣凈化技術和系列裝備,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和富有創造性的成就。
賀泓 中國工程院院士,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卓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致力于環境催化體系設計、技術研發及其在大氣污染物催化凈化方面的應用,取得了柴油車排放污染控制、室內空氣凈化和大氣灰霾成因及控制方面的系列成果。
朱利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農業生命環境學部主任;主要從事污染物界面行為調控及其土壤-水有機污染防治技術研究,揭示了有機污染物非線性界面行為的微觀機制,突破了準確預測、調控有機污染物非線性界面行為的科學難題;攻克了有機污染農田及場地土壤協同修復、有機膨潤土廢水處理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難題。
趙華林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部長級干部,國資委黨委巡視組組長,原國家環境保護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污染防治司司長、規劃財務司司長。
陳同斌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和學位委員、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資源工程與環境修復室主任,國家杰出獲得者。從事環境修復、廢棄物生物無害化與資源化、土壤環境質量與風險評價研究。
陳呂軍 清大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大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循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從事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產業生態學與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生態文明相關理論與應用研究。
溫宗國 清大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大環境學院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資源環境技術預測專家組成員,長期擔任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生環部、工信部、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等部門的資源環境領域決策咨詢專家,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2021-2035)戰略專家組成員,“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咨詢專家委員會成員。
王洪臣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環境學院副院長;從事低碳污水污泥處理技術、污水處理行業績效與產業政策、水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研究。
許國仁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首批“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稱號;從事水質安全保障理論與技術、污泥安全資源化理論與技術、生物質資源化理論與技術、污水低碳處理理論與技術、可持續水循環理論與技術研究。
吳薩 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歷任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副處長,處長。參與國家“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十四五”思路及規劃《綱要》起草;參與組織國家“十三五”、“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清單編制和實施;參與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起草;多次參與國務院、發改委重要文件起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