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課程
歷史學,就是未來學。欲知大道,必先曉史。對歷史深處的每一次回望與探尋,都是為了指引并堅定走好未來之路。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你要增加智慧嗎?史書是不可不讀的。歷史是前人的實踐和智慧之書,是前人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總匯。重視、研究、借鑒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對我們豐富頭腦、開闊眼界、擴大胸襟、提高修養、增強本領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比祖先更有力量,就因為我們擁有更豐富的歷史。誰忘記了歷史,誰也就失去了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還曾在中央黨校秋季學期開學典禮講話時,明確指出為什么要學習歷史?要學習哪些歷史?并列出了學習歷史的課程表:(1)學習中國歷史(2)學習中國近現代歷史(3)學習中共黨史(4)學習世界歷史……
北京大學《向歷史學管理》高級研修班就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大歷史觀,由秉承北大深厚人文底蘊的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繼與光華管理學院歷經十七載合力打磨深受高層管理學員喜愛和熱評的北大光華高管教育品牌項目【從歷史看管理】之后,應社會之需,為了指導更多的管理學院學生、高層管理人員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洪流中,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再次組織匯聚三十多位頂尖教授學者和管理實踐名師大咖,強強聯合校內外、社會各界優質資源,系統策劃并應運而生的歷史人文經典管理課程。
厚積歷史文化智慧的導師們將把宵衣旰食、手不釋卷、夙興夜寐潛心鉆研的學術成果高度凝練,運用通俗易懂的高超語言藝術,通過對跨越古今中外的歷史典故和歷史事件的輕描淡寫、把浩瀚的史學典籍和重要歷史人物、事件大道至簡似的提煉出來,用案例沉浸式教學方法帶領大家在每次上課時共同神游于古今中外恢弘而博大的歷史場景中,在歷史和現代管理中穿越,剖析和深悟人生和管理之道,提升對現實問題和解決之道的正確把握,把歷史智慧融會貫通于當下和未來。
北京大學《向歷史學管理》高級研修班計劃開學后,每1至2個月,選取周末時間安排1次2至3天的課程,共計18天課程,走進重要歷史文化地理坐標、管理學院、行業協會、標桿企業學習座談,與古今中外的智者隨影相伴深度研討共同思考如何在深入理解東西方文化、政治、經濟制度的演變和不同的前提下,洞悉國內外大勢,悟存亡之道,曉興衰之理。
通過學習歷史、研究歷史,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立足當下,用好“歷史規律的望遠鏡”,研判未來,把握歷史主動,掌握前途命運,共同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漢語
人民幣98,700元/人,往來交通費用和食宿費用自理。
費用統一轉入北京大學賬戶,并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免稅)。
立志擁有歷史智慧,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高層管理者
該課程由秉承北大深厚人文底蘊的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牽頭,強強聯合校內外社會各界優秀資源,匯聚三十多位頂尖教授學者和管理實踐名師大咖,圍繞研修歷史智慧、提升歷史自覺、把握歷史主動,打磨而成的精品實訓課程,旨在瞬息萬變的世界洪流中定位發展軌跡,抓住變革機遇。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可追溯至1899年秋京師大學堂設立的史學堂,是全國高校歷史學科中歷史最為悠久、近代史學奠基者和現當代史學大師燦若繁星的院系。李大釗、陳寅恪、傅斯年、錢穆等諸多杰出人物都曾在本系任教。以“實事求是的優良學風,嚴謹扎實的治學態度”聞名歷史學界。
課程體系由四大模塊構成
第一模塊:中國史學
1、中國歷史簡述:
主要講述從遠古到夏商西周早期文明、春秋戰國爭霸、秦漢大一統帝國的建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政治文化以及民族融合、兩宋變革與憂患、遼金元大中國的初步形成、明清1919-1949的“民國史”1949以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后人評價以及現實意義。包括經典、政治、經濟發展史,尊重史實,注重通貫,沉浸式案例教學。
2、經典導讀:
周易古經:《周易》《尚書》《詩經》《三禮》《春秋左傳》等研讀:
先秦諸子:《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孫子兵法》研讀
《管子》《韓非子》《墨子》《荀子》選讀
道家經典:《老子》《莊子》研讀
佛家經典:《心經》《金剛經》研讀
興衰存亡:《史記》《資治通鑒》
第二模塊:世界史學
1、世界歷史簡述:
主要講述現代世界體系的建立:古希臘羅馬文明、古代東方文明、基督教與西方文明、伊斯蘭教與現代世界、一戰與二戰、冷戰時期的世界格局
2、經典導讀:
古希臘哲學(柏拉圖和柏拉圖主義)《西方哲學史》馬克思·韋伯的《經濟與社會》歐洲文學:史詩——維吉爾的《埃涅阿斯記》和但丁的《神曲》《當代西方發展理論論析》《基督教神學與哲學》《俄羅斯哲學和東正教》《圣經釋讀》《基督教與明末儒學》、《中世紀阿拉伯哲學和伊斯蘭教》《康德哲學暨德國唯心主義》德國古典哲學(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德國浪漫派、叔本華)
第三模塊:專題史
英國史專題、美國史專題、德國史專題、蘇聯史專題、印度史專題、日本史專題等
第四模塊:管理學和管理實踐
1、管理學
走進知名經濟、管理學院聽管理學名師講課、與管理學院師生座談研討
2、管理實踐課程模塊
1)走進上市公司協會等行業、企業商會參訪、座談
2)走進地方統戰部、工商聯參訪、座談
3)走進獨角獸、瞪羚企業、小巨人、專精特新企業參訪、座談
4)走進數字化轉型、元宇宙標桿企業參訪、座談
5)走進《品牌中國》、《百年老字號》等知名企業參訪、座談
6)走進先進企業比如“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所創辦管理的企業學習、座談
【部分課程設置】:(以通知為準)
1.《新世界史綱要》《英帝國史》
2.宋金遼史專題、轉型時代: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觀
3.“認識中國的方法”—從百年歷史看中國
4.中國古代官僚等級制度、《樂師與史官:傳統政治文化與政治制度》
5.新中國史與改革開放40年
6.古代中西文化交流、敦煌學概述
7.人類社會歷史的第一屬性是漸進性、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關系史
8.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智慧《周易古經與先秦諸子》
9.《歷史哲學與中國社會的歷史人類學》、社會史研究導論
10.《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
《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
11.《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研讀:歷史長河的啟示、遼金元:“大中國”的初步形成
12.春秋戰國秦漢——爭霸、兼并與大一統帝國的建立
13.《多視角看歷史:南宋后期至清代中期的江南經濟》
14.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神曲》選篇精讀、荷馬史詩的隱喻--古希臘的英雄主義
15.中國早期王國形態的演進夏王朝的考古學探索、夏商西周:甲骨文與青銅的王朝、軸心時代的社會大變革
16.世界史上的一戰和二戰、歷史敘事與歷史現實--關于法國革命的歷史書寫
17.儒墨道法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
18.晚清政治史、講述慈禧太后
19.古代名臣良將、《宋太祖誓約與岳飛之死》
20.藝術史、中國當代藝術的現狀與問題
21.華夏群星閃光時--談談北宋的士大夫政治
22.《世界文明史》、西方文明源頭、古埃及文明探秘
23.《中國幕府制度》、明清社會與政治經濟
24.中國古代的察舉制和科舉制、明史概況
25.《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
26.君子時代的爭霸:《左傳》、今、史本《戰國策》比較研究
27.《基督教與近代西方民族國家》《教會法研究:歷史與理論》
28.宋太祖仁愛的政治風格--古典人道主義政治的典范
29.《海上絲綢之路:全球史視野下的考察》《拉丁美洲史》《瑪雅人的后裔》
30.中國古代通史和中國經典導讀
31.《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伊斯蘭與世界局勢
32.盛世的建設和瓦解--隋唐、佛教思想與佛教經典
33.中國古代對官員的管理、對軍隊和軍人的控制,隋唐五代十國,三國兩晉南北朝
34.冷戰史、美國社會科學史、美國精英的特性與生成機制
35.日本史、日本政治思想史概述
36.遼金元政權與文化、《馬可波羅眼中的中國》了解元代文明與對外交往
【課程體系師資介紹】
《向歷史學管理》高級研修班的三十多位頂尖教授學者將把自己宵衣旰食、手不釋卷、夙興夜寐潛心鉆研的學術成果高度凝練,運用通俗易懂的高超語言藝術,通過對跨越古今中外的歷史典故和史實的輕描淡寫、把浩瀚的史學典籍和重要歷史人物、事件大道至簡似的提煉出來,用案例沉浸式教學方法帶領大家在每次上課時共同神游于古今中外恢弘而博大的歷史場景中,在歷史和現代管理中穿越,剖析和深悟人生和管理之道,提升對現實問題和解決之道的正確把握,把歷史智慧融會貫通于當下和未來。
【部分師資介紹】(排名不分先后,以課程授課安排先后排序)
1.錢乘旦: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現任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英國考文垂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別區域研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英國史研究會榮譽會長,研究方向為世界近現代史、英國史等。
2.鄧小南: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學院副院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參事,國家級教學名師。主要研究領域:宋史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婦女史
3.王奇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為中華民國史、國民黨史、二十世紀中國革命
4.閻步克: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學部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主要研究領域有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承擔課程有“中國傳統官僚政治制度”“秦漢魏晉南北朝政治歷程”“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等等
5.牛大勇: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并獲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現代政治史,特別是現代中國與美國、英國、日本等大國的政治關系等。
6.榮新江: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歷史系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隋唐史、西域史、中外關系史、敦煌學研究
7.楊奎松: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范大學紫江學者、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史,主攻中共黨史、國共關系史、中國社會主義思想史、中蘇關系史、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關系史等,并從中國現代對外關系史的角度研究國際冷戰史。
8.孫熙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哲學史”課題組首席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馬克思主義理論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易學聯合會會長,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北京市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會會長,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授。
9.趙世瑜: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鄉土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歷史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以來的民間文化史與10世紀以來的中國社會史、歷史人類學、民俗學史。
10.韓毓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曾任紐約大學東亞系訪問教授,東京大學教育教養學部特任教授。曾當選北京市海淀區第十五屆人民代表、中共北京大學第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北京大學教職工代表大會執行委員。專業領域:中國歷史、馬克思主義、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
11.張帆: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中國蒙古史學會副會長。研究方向為蒙元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
12.陳蘇鎮: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秦漢魏晉南北朝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擔任教學:本科:中國古代史(上)、中國古代政治文化研究生:漢代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魏晉南北朝史研究
13.李伯重: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歷史學系教授,國際著名經濟史學家。
14.朱孝遠:留美歷史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專業技術二級),歐洲中世紀史專業方向博士生導師,教育部“跨世紀人文社會科學優秀人才”,獲“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市第七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希臘文化研究杰出貢獻獎”、“俄勒岡大學榮譽教授”等國際、國家和省部級獎項20余項,主講的“西方文明史導論”入選教育部國家精品課程
15.朱鳳瀚: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副主任委員,前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
16.許平: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以研究法國社會史和歐洲史見長。
17.周建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為企業家特訓班和MBA學員講授《營銷學》、《企業家學》、《管理思想史》等,理論聯系實際,受到企業界人士的歡迎。在北大工作期間,曾主管北大歷史系學生工作,連續3年被評為北大學生工作先進系
18.郭衛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在國內外學術機構和刊物中的任職:現兼任北京大學校史館副館長;在1995-1996學年教學優秀獎、1996年獲寶山獎等
19.張希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生年月:1945年12月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秘書、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宋遼西夏金史,中國科舉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政治文化史
20.朱青生: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上海外國語大學世界藝術史研究所所長,上海美術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德國考古學院通訊院士。曾任國際藝術史學會主席。德國海德堡大學藝術史系博士
21.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嘉賓。主修宋史,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
22.顏海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主任,擔任世界上古史的本科教學,研究方向是埃及學、托勒密時期埃及的神廟經濟。
23.郭潤濤: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教授。專業特長及研究方向:明清社會經濟史,明清地方行政與基層社會控制;明清地方行政體制與運作,中國官僚政治制度與文化。著有《官府、幕友與書生-紹興師爺研究》《試析清代幕業經濟生活狀況》《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中國幕府制度》等
24.李新峰: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明史學會理事,研究方向:明代政治史、制度史、歷史地理、明代科舉與官僚文人等。開設課程:本科生:“明史專題”,“明清史料筆記選讀”,“中國科舉史”,“中國古代軍事史專題”,“中國古代史”,“中國通史(古代史部分)”,“中國古代史(下)”研究生:“明清史料學研究”,“明史研究”
25.辛德勇: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地理學研究室主任。主要從事中國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研究,兼事地理學史研究
26.何晉: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黨委副書記、副系主任,北京大學區域與國別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歷史文獻、先秦史、經學史
27.彭小瑜:北京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天主教大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教會史、教會法、美國天主教思想和歷史。著有《教會法研究:歷史與理論》、《基督教與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等
28.王立新: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歐美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副主任。中國中美關系史研究會理事,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副理事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為美國對外關系史、中美關系史、基督教在華傳教史。擔任本科教學:美國史、美國對外關系史專題、中美關系史、基督教在華傳教史。
29.董經勝: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亞非拉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國拉丁美洲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學術委員、清大國際與地區研究院學術委員、天津外國語大學拉美研究中心學術委員、西南科技大學拉美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拉丁美洲研究》編委、中國未來研究會現代化分會理事會理事
30.丁一川:北京大學中古史研究中心、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原學》雜志編委、副主編,東方歷史學術文庫編委。研究方向為中國文明的起源、孔子思想與春秋政治、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
31.昝濤: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土耳其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歷史系世界史研究院(亞非拉)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奧斯曼-土耳其近現代史、中東-伊斯蘭研究。
32.陸揚:北京大學歷史系暨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學梵巴利文1984級本科學生,師從季羨林先生。后負笈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師從Ernst Steinkellner。最后在普林斯頓大學取得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杜希德(Denis C.Twitchett)、余英時。畢業后先后執教于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堪薩斯大學
33.葉煒:現任職于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南北朝隋唐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代表作為《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與羅新教授合著)等。主講北京大學通識核心課《中國古代史(上)》和研究生課程《集部史料與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等。
34.牛可: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北京大學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主任。曾作為哈佛燕京學者(2004-2005學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2011-12學年)在紐約大學、洛克菲勒檔案中心從事研究。研究興趣:現代化/發展理論和進程,冷戰史,美國社會科學史、高等教育史和智識生活史,美國國家構建(state building)等領域和問題,有多項論文和譯著發表。
35.唐利國:北京大學歷史系任長聘期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世界史、日本史、日本社會文化論日本政治思想史
36.黨寶海: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副教授,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民族史、元史
1.采取知和行相統一的整體教學安排,計劃在開學后,每1至2個月,選取周末時間安排1次2至3天的課程,共計18天課程;
2.學員們將追隨三十多位歷史、人文大師走進重要歷史文化地理坐標、管理學院、標桿企業學習、座談并深度研討很多歷史人物在人生的重要時刻如何抉擇,從歷史智慧中汲取力量。
每期限額25人,額滿為止。計劃2024年4月20日到2025年9月28日期間,額滿后擇期連續開班。
1、按培訓要求參加學習,并考核通過后,由北京大學頒發“北京大學《向歷史學管理》高級研修班”結業證書;
2、證書統一編號(加蓋紅印),北京大學網站可查;
3、優秀學員有機會應邀參加北京大學校友圈活動;
4、有機會應邀參加北京大學舉辦的其他講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