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研修課程

內訓

學位

首頁 > 企業內訓 > 財務管理內訓--新形式下如何防范企業運營中的稅務風險

財務管理內訓--新形式下如何防范企業運營中的稅務風險

發布時間:2022-06-21 點擊次數:329 來源:企業內訓

第一部分:企業財稅重大差異協同管理的內涵和目標

1.協同管理的內涵(堅持“做賬是有風險的”理念)

2.協同管理目標(會計與稅務的協同管理就是要實現“不多繳稅”、“不早繳稅”和“合法合理納稅”)

3.不同會計準則下的財稅處理差異

4.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沒了,增值稅核算及賬務處理有新變化

5.營改增后合同簽訂注意事項

6.留抵發票與滯留發票的稅務風險

7.營改增后實務問題解答

第二部分:集團公司與各分子公司的涉稅籌劃

一、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

1.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抽逃資金的風險)

2.企業信息公示制度改革對多套報表的影響

3.注冊資本認繳制度賬務處理、涉稅事項(案例分析)

二、籌建活動中的賬務處理與稅務處理

1.注冊時就要考慮的稅收問題

2.子公司、分支機構的設立選擇

3.在關聯關系上的區別

4.分支機構的選擇

5.分公司與子公司的優劣分析

6.現行稅法下可以考慮設立如下子公司(實際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企業稅務管理及涉稅風險點

(實務中如何做好內部風險控制,規避稅務風險)

一、各種常見費用發票等涉稅問題分析

(一)管理費用核算技巧

1.業務招待費等涉稅問題分析

2.公司經常與客戶一起出差考察業務,客戶的一些機票等費用是否允許稅前扣除?

3.公司業務人員出差時,填列出差的誤餐補助一般都沒有發票,對于此項是否一定需要取得餐飲發票才可以列支?如果沒有餐飲發票,是否可以憑公司制定的規章制度填列報銷?

4.差旅費還是交際應酬費

5.會議費還是業務招待費

6.公司沒有自己的食堂,為解決職工的午餐問題,統一由某餐廳供餐,由公司統一結算,結算時餐廳開具的餐費發票,對于取得餐費發票如何處理呢?

7.福利費沒有合法憑證是否可以列支?

8.福利費不是什么費用都可以列支的

9.會議費稅前扣除要求

10.勞動保護費涉稅問題解析

(二)銷售費用核算技巧

1.廣告費用的稅前扣除條件

2.廣告費用的票據形式

第四部分:如何從報表看問題,識別稅務風險

一、從報表看問題

1.會計主管,管什么?

2.會計主管“票賬表全流程”10項核心能力

3.月底要向老板說清三件事

4.財務報告分析的基本方法

5.公司報表粉飾典型手段

6.財務分析:應收款=收入調節池

7.財務分析:其他應收款如何轉移資金

8.財務分析:收入要看質量

9.引起增值稅稅負率變動的因素

10.稅負率的計算

1)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負計算

2)增值稅稅負控制:82.35%

3)案例分析:某公司為2015新辦工業生產企業,預計2015年不含稅銷售額為40萬元的,經測算,公司當年購進的可抵扣進項稅的原材料等不含稅價格為30萬元。該公司會計核算制度健全,可按規定申請為一般納稅人,屆時,產品增值稅適用稅率為17%。問:該企業是否應該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假如購進可抵扣進項稅材料不含稅價格為35萬元,又該如何處理?

4)案例分析:收入管控:打折、贈送還是返券

11.會計報表的財務分析

第五部分:借款的稅務處理(如何規避非法集資和高額借貸風險)

1.借款費用會計準則與稅法比較分析與納稅調整

2.借款費用(利息支出)的基本規定關聯企業借款利息稅前扣除的借款數量限制

3.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及個人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利率如何掌握?

4.關于如何提供“金融企業的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情況說明”問題

5.出資未到位的利息的稅前扣除問題(認繳制下存在的實際問題)

6.支付利息應取得發票的問題

7.非金融企業接受關聯方債權性投資與其權益性投資的規定比例為2:1(案例)

8.關聯企業間業務往來發生借款壞賬損失如何扣除?

9.統借統還業務的相關處理

10.營改增下統借統還的增值稅處理

11.營改增,稅務規則變了,下屬經營企業要變,集團企業更要變

第六部分:所得稅稅前扣除疑難問題及匯算清繳實務操作

一、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

1.企業年終結賬前務必關注兩大事項

2.匯算清繳涉稅備案要引起重視

3.事后報送資料

巧用跨期發票,避免多繳稅

跨年度成本費用扣除應分三種情況妥善處理

4.匯算清繳資料的歸集與整理

5.常見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有效憑證

6.稅前有效扣除憑證管理的特殊規定

7.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風險點提示

8.票流與“合同流、資金流和貨流”四流統一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支出

10.所得稅收入疑難問題關鍵管控點解析

11.企業所得稅預繳應注意的要點

12.不可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8項支出

13.實際中,以下支出可以用白條和收據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二、實務問題解答:

1.人人有份的實物福利的稅務處理

2.企業租用個人私家車的財稅處理

3.為員工報銷的通訊費扣除問題

4.企業為員工支付的居民供暖費,是否可以作為職工福利費稅前扣除?

5.工資薪金的企業所得稅前扣除一定要足額繳納社保嗎?

6.公司食堂招待費,以前是在地稅開具其他服務費發票,收款方是本公司食堂;最近去開發票時,稅務機關說發票上收款人必須在當地稅務機關登記,而我公司收款人就是公司的職工食堂,不是獨立核算的,如何處理?

7.屠呦呦獲得的諾貝爾獎金要繳個人所得稅嗎?

8.企業發放以前拖欠的工資如何扣繳個人所得稅?

9.企業為職工支付的體檢費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10.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股東和被投資公司涉及哪些稅費?

11.年底買卡開發票涉稅實務問題

12.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增值稅征收以及發票開具處理

第七部分財政性資金的稅收政策(實務中如何做到專款專用,如何享受不征稅政策)

(一)財政性補助資金的會計處理

1.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確認為遞延收益

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

3.案例分析:

1)案例1:A公司2016年5月從政府獲得800萬元政府補助,專項用于補助未來企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該項補助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假設2016年該企業花費300萬元用于政府指定用途,企業如何做相關賬務處理?

2)案例2:A公司2016年2月從政府獲得800萬元政府補助,專項用于補助未來企業的資本性支出,該項補助符合不征稅收入條件。假設2016年全部將資金用于指定用途,用于構建固定資產,該固定資產從2016年12月開始投入使用,折舊年限10年,不保留殘值。企業如何處理?

(二)不征稅收入的稅務處理

1.《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財政性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8]151號)

2.《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專項用途財政性資金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70號)

3.不征稅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費用資產的稅務處理(案例)

第八部分:工資薪金及福利費的處理

1、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內容

2、勞務派遣工的核算

3、關于工資薪金總額的問題:不包括五險一金

4、企業跨年度工資支付的稅務處理

5、未申報個稅也未繳納社保的工資薪金是否可以計入“應付職工薪酬”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6、大學生的實習工資和見習補貼的稅務處理

7、返聘離、退休人員報酬的稅務處理

8、可以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福利性補貼

9、薪酬分配

1)薪酬如何分配?

2)個人負擔稅款的計稅方法?公司負擔稅款的計稅方法?(案例分析)

3)按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企業為員工負擔的個稅不得稅前扣除,你是否有好的解決方法?(案例分析)

4)一套人馬,幾塊牌子:工資個稅如何扣?(案例分析)

5)全年一次性獎金和其他獎金要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6)季節工、臨時工、實習生、返聘離退休人員、勞務派遣工工資的會計與稅法差異及調整

7)因工作需要,母公司向其子公司派遣員工,母子公司均向派遣員工支付工資薪金,員工與母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沒有與子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其子公司支付的工資薪金如何扣除?

8)企業發生勞務派遣人員工資薪金時,稅前扣除憑證有哪些?

9)全年一次性獎金和其他獎金要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九部分納稅評估及稅務稽查實務

1.金稅三期的功能

2.金稅三期中對于財務報表數據預警

3.稅務總局下發增值稅風險疑點

4.稅務局的檢查方法

5.《關于推廣隨機抽查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國辦發〔2015〕58號)

6.關于發布《納稅信用管理辦法(試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4年第40號

7.什么是納稅評估?

8.什么是稅務稽查?(如何應對?實際案例分析)

9.稅務檢查環節

10.稅務機關通過哪些途徑確定被查對象?

11.稅務機關如何對電子數據進行取證?

12.企業自身哪些行為會帶來涉稅風險?

13.因逃避繳納稅款違法行為帶來的涉稅風險

14.稽查可以拷貝我電腦里的資料嗎?

15.稽查有權利抱走我的電腦嗎?

16.年終結賬時財務需要重點關注的報表問題與財務處理技巧(通過案例分析風險)

17.積極配合稽查有利于防控稅務風險(案例分析)

18.哪些因素會引起稅務稽查?

19.為什么一查賬,你就有問題?這三大方面要重視

20.2017年稅務稽查的10個重點方向

21.不想被稅務局稽查?財稅人2017年要做好這7件事

22.大數據時代,以后買發票可能死路一條

23.稅務稽查六個切入點

24.稅務部門會從企業申報的財務報表中關注哪些情況

25.如何寫納稅自查評估報告?


企業財務管理內訓如何防范企業運營中的稅務風險培訓課程防范稅務風險培訓課程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課程簡章、師資介紹等內容均為第三方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部分報媒/平媒內容轉載自網絡合作媒體),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
Processed in 1.408997 Second , 110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