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研修課程

內訓

學位

首頁 > 燕大商學院 >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發布時間:2021-09-23 點擊次數:555 來源:燕大商學院

研修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節能環保和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同時,戰略性新興產業覆蓋一二三產業,既是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最集中的領域,也是全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支撐。

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先后出臺了“十二五”、“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文件,以及每年由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國家發改委主任主持召開的28部委部際聯席會議對每年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出相關重大部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作用越發明顯,已成為新動能的主要支撐力量,過去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長超過15%,約是GDP增速的兩倍。特別是,我國在高速鐵路、航天工程、超級計算機、量子通信、大飛機工程、國產航母、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高技術和高端制造領域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成果,若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領跑的躍升。

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積極推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強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新動能,提升創新能力,加快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把時代發展方向,緊跟國家政策,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調整產業戰略布局,完善技術創新、強化人才培養、配置市場資源要素等,成為新一輪行業發展的領軍人物,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重點培育與扶持產業】

新一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半導體和集成電路、電子信息、下一代信息網絡、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新興軟件、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硬件等。

高端裝備制造,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進軌道交通、海洋工程裝備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新材料,主要包括先進鋼鐵材料、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石化化工新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前沿新材料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新能源,主要包括先進核電、大型風電、高效光電光熱、高效儲能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節能環保,主要包括高效節能產品及設備、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先進環保產品、資源循環利用等。

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整車、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生物醫藥,主要包括生物制品、高端化學藥、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等。

數字創意產業,視覺設計、策劃和創意服務等,目前數字創意產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會展領域、虛擬現實領域、產品可視化等領域。

相關服務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服務業等。

教育單位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社由國家發改委主管,創辦初期,得到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鄒家華、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路甬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陳錦華、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關懷。雜志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擔任編委會主任,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路甬祥,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解振華、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工信部原副部長蘇波等領導擔任總顧問。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是國內唯一以戰略新興產業宣傳報道和成果推廣為己任的中央級新聞刊物,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28個相關部委司局作為指導單位,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部級聯席會議秘書處成員單位,具有政策權威性、前瞻性和指導性。旗下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網為主體的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信息聚合傳播平臺是國家廣電新聞出版總局的發展改革項目庫入庫項目,是中央財政文化專項資金支持的平臺。

課程特色

1、師資權威

師資為我國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擁有最高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力的部委領導、著名學者、領軍企業家以及部分著名國際導師等。

2、重點扶植1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

依托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研究院資源優勢,分層次開展龍頭企業、骨干企業與特色企業培育工作,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市場資源要素等向企業集聚,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助力成長為行業排頭兵、行業領軍者。

3、組織協助企業申報國家級重大技術和產品應用示范工程

整合各相關部委資源要素,協助企業開展重大技術和產品應用示范工程申報等。

4、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100強榜單評選優先推薦

優先重點推薦學員企業入榜,成為相關部委戰略性新興產業調研企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宣傳示范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石股權基金等形式助力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發展

由我單位組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石基金優先投學員企業,以及國家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給予重點推薦。

6、國家級平臺——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信息聚合傳播平臺項目入庫優先推薦

學員企業優先重點推薦入選財政部、國家廣電新聞出版總局發展改革項目庫--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信息聚合傳播平臺并開展項目投融資等對接服務。

7、《領跑——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區域發展前瞻和新產品新技術產業化案例匯編》優先推薦

優先重點推薦優秀學員企業直接入《領跑》文集,并將《領跑》文集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及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為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支撐,同時對企業起到宣傳示范作用。

8、課程體系設置緊跟國家政策與當下日新月異的科技創新趨勢

相關部委老領導或部分現任領導作為導師,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層面給予學員宣貫,能及時緊跟國家發展方向、時代步伐;戰略性新興產業最高學術、科研領域院士親自擔任導師,從核心技術著手、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引領行業發展。

9、戰略性新興產業聯盟、戰略性新興產業論壇平臺搭建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聯盟擁有百度、騰訊等在內的眾多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會員企業,與中國戰略新興產業五十人論壇共同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和平臺,協助企業打通產學研通道,共同探索創新驅動新路徑,提升企業競爭力,助推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

10、全球知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游學參訪

課堂授課外,還將組織學員赴美國、德國、法國、英國、瑞士等西方發達國家及日本、以色列等發達國相關知名企業游學、參訪,聚焦、對標國際前沿創新領域企業、碰撞思想火花,學以致用。

師資介紹

解振華: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環??偩衷珠L,十五、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中共十六、十八屆中央委員

朱之鑫:國家發改委原黨委副書記、副主任,十七屆中央委員

張曉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長

張景安: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秘書長

王忠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黨組成員、副理事長,十七屆中央紀委委員,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季曉楠:國務院國資委原監事會主席、中央第九巡視組副組長

鄭新立: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

王青云:國家發改委機關服務中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改革和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

徐錠明:國務院參事、國家發改委原能源局局長

夏斌:國務院參事、原央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司長

黃陽發:國家發改委、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副主任

尹麗波:工信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樸民: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秘書長

年勇:國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理事長、國家發改委原產業司司長

丁文武: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電子信息司司長

袁英華: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國家開發銀行信貸局原局長

杜平:中國戰略新興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長、國家信息中心原常務副主任

修炳林:中國核電中心副主任、國家能源局科技司原副司長

王錫延:外交部駐德國法蘭克福原副總領事、駐德語區國家20多年,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經濟文化資深專家

胡建華: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原副巡視員

焦玉良:中國經濟導報社總編輯、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社社長

朱永旗: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社總編輯

徐長明: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王鵬: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

于曉輝:工信部信息通訊研究院總工程師

顧學明:商務部國際貿易商務合作研究院副院長

擬邀請國際化講師團(導師持續更新中)

杰里米·里夫金: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總裁、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社國際發展顧問

吉姆·羅杰斯:國際投資家、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雜志社國際發展顧問

高見澤學日中經濟協會調查部長

松井忠三無印良品最高顧問、無印良品原社長

堀直樹阿米巴經營研究會事務局長、京瓷咨詢管理部長

玉野亨豐田汽車東日本株式會社原常務董事

部分導師:擬邀請企業導師(導師持續更新中)

張瑞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

雷軍:小米科技董事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王軍: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陳忠岳: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向文波:三一重工總裁

吳樂斌:國科控股董事長

張定金:中國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黃迪南:上海電氣董事長

程斌宏:工商銀行總行投資銀行部副總經理

李鉞:建設銀行總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

部分導師:擬邀請學術專家(導師持續更新中)

賀福初: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央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少將、新興產業生物產業組組長

李樹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長、新興產業信息技術產業組組長

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863計劃監督委員會副主任

王禮恒: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副主任、原中國航天科技發展集團總經理

倪光南: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技獎進步一等獎獲得者,曾參與研制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119機)

李伯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863計劃自動化領域第二、三屆專家委員會委員、2012年獲國際建模仿真學會終身成就獎。

熊有倫:中國科學院院士、機械制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組組長

劉偉: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彭蘇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重點實驗室主任、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課題組組長

梅宏:中科院院士、國家863計劃先機計算機主題專家組組長、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王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

王進: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能源所所長

丁文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信息部主任

薛瀾:清大蘇世民學院院長

毛基業: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

李國平: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

課程安排

核心必修課課程內容

一、透析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趨勢與政策導向

二、產業生態構建與商業模式創新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突破與融合應用

四、國之重器高端裝備制造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五、綠色低碳行業換道超車發展戰略

六、生物醫藥與新材料產業的困局與突破

七、數字經濟時代的產業轉型與升級

八、全球技術前沿與科研成果轉化

九、從管理到賦能—如何打造人才驅動型組織

十、產業整合與并購重組

十一、產業領袖的戰略格局與共生領導力

十二、為期一周國際課程模塊赴美國斯坦福大學參訪學習

學習時間

總學制共計2年半(其中課程學習2年,課程論文撰寫半年)2年課程學習,每兩個月集中授課一次,每次2天(周六、周日)

招生對象

1、企業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企業家、副總及以上高管;

2、屬于重點培育與扶持行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先企業的企業家或副總及以上高管;

3、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地方主管經濟、有志于發展地方經濟的地方政府官員或相關企事業單位負責人。

學費標準

45.98萬元(含研修班期間書本費、證書費、文具費、餐費、課間茶點費等,不含往返學習交通費、住宿費、選修課相關費用等)



新興產業領軍人才總裁培訓課程中國戰略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培養計劃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總裁班培訓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課程簡章、師資介紹等內容均為第三方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部分報媒/平媒內容轉載自網絡合作媒體),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
Processed in 1.281823 Second , 7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