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

研修課程

內訓

學位

首頁 > 宏觀經濟講師 > 劉尚希-劉尚希老師簡介-企業財務管理專家

劉尚希-劉尚希老師簡介-企業財務管理專家

發布時間:2022-11-15 點擊次數:293 來源:宏觀經濟講師

劉尚希

劉尚希老師

1984年9月—1987年7月在湖北財經學院財政稅務系就讀財政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0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7年—2010年中南財經大學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劉尚希研究領域

公共理論與政策、包括公共風險、公共財政、財政風險、公共分配、公共政策

劉尚希論文與書籍

《收入分配循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

《中國公共政策的熱點與難點》(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公共收入》(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出版;

《部門預算:理論與實踐》(主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出版;

《地方政府或有負債:隱匿的財政風險》(主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版;

《財政風險理論及其防范對策》(主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財政風險:我們的看法與建議》,載于財政部科研所《研究報告》1997年4月;

《論公共風險》,載于《財政研究》1999年第9期;

《政府債務:風險狀況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第5期;

《怎樣看待稅收的增長和減稅的主張》,《管理世界》2002第7期;

《中國當前的財政政策:回顧與展望》,載于劉國光等主編的經濟藍皮書《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02年春季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出版;

《公共支出范圍:分析與界定》,《經濟研究》2002年第6期;

《中國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研究》,《經濟研究參考》2002年56期(F-6);

《財政風險:一個分析框架》,《經濟研究》2003年第5期;

《構建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財政研究》2003年第6期。

《個人所得稅的功能及其定位》,《稅務研究》2003年第5期;

《構建公共財政的應急反應機制》,《財政研究》2003年第8期;

《中國:經濟運行變化引致的財政風險分析》,《經濟研究參考》2003年36(B-7);

《面臨挑戰的國家財政安全》,《財政與稅務》2003年12期;

《個人所得稅:如何發揮調節功能》,《稅務研究》2004年第3期;

《銀行改革的四種結局》,《改革內參》2004年第23期;

《中國財政風險的制度特征:“風險大鍋飯”》,《管理世界》2004年第4期。

劉尚希主要成就

作為財政部科研所的學術帶頭人之一,早在1989年就入選了當時惟一的《中國當代經濟科學學者辭典》(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2年出版的博士論文《收入分配循環論》一書,突破了傳統的研究收入分配問題僅僅著眼于收入流量的常規,從流量與存量循環的角度構建了新的理論分析框架,對改革與發展中的許多令人困惑的問題,做出了新的解釋,在1995年第二次全國財政理論研究成果評選中獲得一等獎。

1991年承擔中國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于光遠主持)“中國理論經濟學史1949—1989”中的“財政篇”,對建國以來的財政理論演變和發展作了深入全面的考察和分析。

1993年撰寫的《非國有經濟:中國未來經濟的主體》和主持《統一財政: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課題的研究等,其成果《沒有統一的財政,就沒有統一的政權》發表以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作為優秀改革理論成果,被收入由紅旗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改革成果通報》。

1995年參與組織《墨西哥金融危機比較研究》和《95及2010年財政發展戰略研究》兩大課題的研究,作為總報告執筆人,其研究成果受到當時王丙乾副委員長和劉仲藜部長的充分肯定。

主持“國企高負債對財政影響的預警性分析”課題研究。該項成果在《管理世界》(1996年5期)發表以后,引起了廣泛關注。新華社《了望》周刊記者曾就此做了采訪和報道。

1997年初發表的研究報告《財政風險:我們的看法與建議》引起了全國人大財經委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并做了重要批示。之后一直追蹤研究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財政風險分析框架。

主持1998年全國財政系統協作課題“財政支出管理”的研究。該課題在大量調查研究材料的基礎上,對當時財政支出管理中的問題和矛盾做了深入的實證性分析,并在全國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成立以前,就明確提出了設立該機構的設想。

在研究財政風險的過程中,發現公共風險是個更為基礎性的理論問題,因而轉向研究這個問題。研究成果《論公共風險》(1999年發表于《財政研究》)對政府、制度、組織以及財政的產生、發展及其本質做了一個全新的理論解釋,并運用于公共財政問題的現實分析。

還有對減稅問題的研究、對個人所得稅的研究、對部門預算的研究、對農業綜合開發的研究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其主要學術貢獻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收入分配循環理論的研究。首次從存量與流量的關系來研究收入分配問題。其成果的核心思想是收入流量的分配是受存量制約的,政府政策對其影響不大,除非有新的制度安排。這為我國現實的收入分配狀況的變化所證實。

二是公共風險理論的研究。在我國,公共風險的研究還是一個空白,獨創性地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提出了公共風險的理論,并一直以此為觀察現實問題的一種方法,用來分析和解釋現實問題。2002年從公共風險出發,提出了界定公共支出范圍的兩種方法:風險歸宿法和反向假設法。這項成果發表在我國經濟學界的權威雜志《經濟研究》,為解決政府財政長期存在的“越位”和“缺位”問題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三是財政風險理論的研究。作為我國最早系統地研究財政風險的學者,形成自己獨特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即運用“不確定性分析”來重新解讀財政運行、財政制度、財政改革與財政發展。自1997年發表《財政風險:我們的看法與建議》之后,形成了一系列的關于財政風險問題的研究成果。

四是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的研究。這項研究是從2003年上半年我國發生“非典”危機引發出來的。面對經濟社會中的突發性事件,財政該如何做出反應?如何實施危機管理?這是一個現實性、理論性、系統性都很強的問題,為此形成了一個初步的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并闡述了“構建公共財政應急反應機制”的新問題。



免責申明:

本文來自源互聯網,僅供閱讀,如有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刪除。

經濟學專家企業財務管理專家劉尚希

聲明: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資訊、課程簡章、師資介紹等內容均為第三方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部分報媒/平媒內容轉載自網絡合作媒體),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
內訓相關課程

    未能查詢到您想要的產品

Processed in 1.267022 Second , 77 querys.